在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我院网络营销与直播电商专业团队,以“专创融合”为核心,通过赛创融合、课创融合、研创融合三大路径,构建起“以赛强技、以课筑基、以研赋能”的“岗课赛研创”的五维融通专创育人生态。
赛创融合:以双创赛事为引擎,锻造实战型人才孵化链
教学团队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等为载体,构建“专业竞赛+创业实践”双轨并行的育人机制。近五年指导学生获国家级奖项3次、省级一等奖3次,省级其余奖项20余次,其中由负责人杨兰带领团队指导孵化的“红小方”麻阳古法红糖项目获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铜奖、第七届湖南省“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第九届“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和第二届湖南省大学生社团就业创业挑战赛冠军,实现创业类赛事的重大突破。在专业技能竞赛领域,周丹、苏梓灵等教师指导的直播电商、短视频赛项团队斩获省级二等奖,李放、田娜等带领学生在电子商务、广告设计等赛项中屡创佳绩。
教师团队同步践行“以赛促教”理念,近五年在省级以上教学能力竞赛中获奖6项。杨兰、赵晶晶、苏梓灵团队依托《市场营销》课程创新的“培养就、创业能力”专创融合课程教学方案,杨兰、鲁柠、赵晶晶、周丹团队依托《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创新的“基础理论教学+自创项目实践”的教学设计和田娜、李放、周丹团队研发以“红小方”网店设计实践为脉络的《网店美工》课程教学方案,均荣获湖南省职业院校教师能力比赛二等奖,形成“师生同台竞技、赛教双向赋能”的良性循环。这些赛事成果通过标准化转化,已形成网营专业教学案例库,为专业课程注入鲜活产业要素。
(学生创业竞赛获奖情况)
课创融合:构建“专创共生”课程体系,打造育人主阵地
团队重构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块化课程体系,采取“专思创”融合的教学策略,联动专业先导、同期课程,从学生心理素质和思政素养双管齐下,明确“守正创新”培养体系,以期借助“五守”手段,培养出具备家国情怀的“五创”好青年,践行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素养培育的整合提升。近三年,网营专任教师“双师型”占比提升至88%,专业课程中创新创业教学占比提升至42%,学生双创项目参与率超75%,立项校级精品课程5门,形成“课程育项目、项目促课程”的课创融合生态。
(网络营销与直播电商专业专创融合教育的思政体系)
专业课程《大数据原理与应用》将电商数据挖掘与创业决策分析深度融合,《营销口才》课程嵌入直播话术设计与创业路演模块,《视觉营销设计》结合农产品品牌塑造和视觉设计实训项目,还有《直播电商运营》课程,通过“真实产品+真实场景+真实数据”的“三真”教学模式,成功助力安化黑茶、靖州杨梅、细莫食品等乡村振兴实践项目,引导学生实现自主电商创业。此外,考虑《网店美工》课程与《电子商务基础》《网店运营与管理》《品牌策划与推广》《文案创意与写作》《新媒体营销》《图像采集与处理》等其他专业课程有内在的逻辑关联,相关任课老师进行跨课程联动,结合校企合作项目的设计任务委托,集体设置统一的主题任务,分别在不同的课程中完成,让学生能体验并完成“视觉定位——视觉设计——视觉设计岗赛实践与反馈”的全流程工作,强化学生的术业专攻意识和综合成果呈现。
研创融合:以科研反哺教学,构建产教协同创新链
团队坚持“课题研究—成果转化—教学应用”的闭环路径,将乡村振兴、AI技术等前沿领域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形成“研为创用、创促研深”的良性生态,成功立项3个省级课题,3个院级课题,1个院级专业教学团队,1个院级教学资源库,发表多篇科研文章。
在科研立项层面,团队负责人杨兰主持的省级课题《数商兴农背景下专创融合课程体系构建研究》,其研究成果直接反哺《直播电商运营》《短视频营销》《新媒体营销》等课程改革;沈敏承担的院级重点课题《高职AI通识教育研究与实践》,则将AI工具应用、大数据选品等技术融入教学,使网络营销流量运营策略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
论文著作的产出进一步赋能教学创新。赵晶晶、杨兰发表的《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创业能力提升路径探究》和沈敏发表的《面向文旅电商的“新电商新媒体+”跨境电商专业群建设研究与实践》为双创课程设计提供了理论框架;沈敏主编的《大数据技术基础与应用》为校企双元制教材。这些成果不仅提升了专业学术影响力,更让科研“从课堂中来,到产业中去”。
社会服务的深化则成为研创融合的“试金石”。团队与麻阳鑫长河企业、靖州三和村等共建产教融合实践基地,帮助农户开展品牌策划,实施短视频拍摄、直播电商运营等基础技能培训和服务多场。
经过五年探索,网络营销与直播电商专业构建起“赛事驱动强技能、课程重构厚基础、科研引领促转化“的专创融合育人体系,累计指导学生创意构思数百个创业点子,成功打造红小方(麻阳红糖)、梅烦恼(靖州杨梅)、环保竹制手机壳、茶茶三津等“家乡好物”系列农产品文创品牌项目,创办9家学生企业,“创业版图”涉及省内4市5地,不断强化教师团队的成长和传承。
(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成果)
未来,团队将继续深化“三创融合“改革,以数字经济发展为契机,培养更多“懂技术、善运营、敢创新“的复合型电商人才,为乡村振兴“数商兴农”与区域产业升级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这一实践不仅为高职院校专创融合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样本,更彰显了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担当。